“深圳是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先行者。截至2020年11月底,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已12次写入深圳市委全会报告,2019年底又被纳入《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12月19日,“未来无边——儿童友好教育论坛暨看见未来 2020 年冬季论坛”在深圳市百仕达小学举行。
论坛聚焦于遵循“儿童友好”脉络的中国本土化探索,关注“全纳与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安全、健康和保护”“参与与和谐”四个维度,吸引了教育专家、教育公益行业从业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家长、儿童等近百名参会者出席,现场交流、对话儿童教育改革、教学实践、儿童友好空间未来建构等问题。
“从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不设限,让孩子拥抱多元的自己和社会。”与以往的学术论坛不同,本次论坛将“主角”聚焦在适龄儿童身上,让儿童走进论坛与专家学者对话教育需求与社会变革,阐述个人于全球视野下的自我认知与感悟,探讨如何在包容并蓄的宏观背景下实现微观的自我理想等问题。
在论坛圆桌环节,来自百仕达小学的赖泓君、古蓁、刘家希、毛乐瞳,以《我眼中的儿童友好学习空间是怎么样的》为主题,与一线教育者、家长畅谈自我认识中的“友好”“学习”与“空间”架构等心得体会。“当教育相遇‘儿童友好’,我想应该是由教育来赋能儿童友好,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彰显教与育的未来价值。”学生们鲜明的观点、开阔的视野得到了在场参会者的认同与肯定。
论坛同期还举行了专家主题分享。看见未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博、先锋·安格学习社区执行长莫一夫、友善校园基金顾问陈杜、百仕达小学校长熊佑平、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季娇、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振宇、深圳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黄文锋、无锡SK学校校长陈罡、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聂晓梅、小孩设计事务所发起人 Ooh boom!生活美育机构创始人李君,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发表了《看见儿童友好的未来》《先锋•安格社区与全纳教育》《“不是孩子有问题,是孩子有需要”——少年 儿童友好校园的性别盲点》《追求有效的教与学》《JLS眼中的博物馆——给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一点启示》《儿童哲学与儿童友好型课堂的构建》《相信“相信”的力量》《听听儿童的声音——与学习空间设计相关》《社会创新设计促进儿童友好教育》《小孩设计:儿童参与的一种形式与思维启蒙》主题演讲,并与参会者一同就“儿童友好空间的特点、特色与展望”进行了高峰对话。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儿童友好是立足于“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意识,从儿童视角为切入点,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真正需求,心怀儿童未来,以启迪心志的方式,引导儿童真实了解个人需求、社会需求、科技革新带来的想象力等多元化内容,帮助他们在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同时,具备独立的、核心的自由意志、自我能力,让每一个独一无二、鲜活、有个性的生命得到尊重和绽放。这些目标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社区体验、社会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去实现,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不断拓展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安全出行和母婴室等各类公共空间,大力建设有特色、可感受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尊重和倾听儿童的声音,促进儿童公共参与,让城市环境、社会发展更加适合儿童的生活和成长。
据悉,自 1989 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表决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历史上获得最多国家批准的人权条约。保护、实现儿童的权利不仅对儿童的发展和福祉起到重要作用,也对实现《千年宣言(MDGs)》《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所提出的愿景具有关键作用。
2016 年,深圳率先提出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积极推进儿童参与实践、儿童社会保障提升、儿童平等受教育保障、儿童友好宣传推广以及儿童公共政策研究等行动。随后,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行动纲领文件,在全国率先发布中英文版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安全出行和母婴室7大领域建设指引,构建了一套儿童友好政策支持体系,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融入顶层设计的城市,并搭建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媒体、儿童、公众等多元参与的共建平台,收获了一批建设成果。至今,全市已授牌各类儿童友好实践基地111个;建成公共场所母婴室845间,其中市级示范点84间;建立妇女儿童之家713个;建成各类公园超千座并逐步增加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和自然教育等设施场所;各级各类儿童友好试点295个。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17日,深圳市召开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现场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先行示范标准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深圳品牌”,加快构建全程多元参与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新格局。(穆疋)
声明: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凡本网注明“来源:广东生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东生活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您对文章有异议,可在反馈入口提交,或发邮件至289839078@qq.com处理。